传统建筑中明清家具的陈设

虽然明清家具的材料、造型、风格变化多端,但在在豪华府弟和寒门陋室里,都有其不可缺少的地位。而上至宫廷内府,下到文职官员家中,在传统形式的建筑中,家具的陈设与布置,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传统的沿中轴线排列的建筑布局的影响。

(一)宫廷内明清家具的陈设。

皇城内的宫殿,包括一系列各以一座面南宫殿为中心的建筑群,在这些主殿的中央高台上,都设有一件精雕细琢的御座,其后立着一件大屏风,两旁则依次对称摆着工艺精良的桌子和架子,以供陈列礼仪用具。沿着两侧墙摆放的长案上,放置有装饰用品或装满庆典礼仪用品的大箱子。这一充满精致家具的宏大场面是为了显示君权神授。 大殿东西两侧的建筑以及其它一些偏殿,按照等级高低供宫内官员、太监和嫔妃居住。是典型的房子的三间屋,中间主室内后墙前通常摆上一条长香案,香案前再按照一定规则摆上小桌子、长椅和成套的椅子,卧室居左,在其后墙下设下炕如或置床一张,以及与此相应的衣橱、衣架、盆架等。右边的房间大都用作书房或工作间,其中陈设书案、多宝格、椅子等物件。

总的来说,宫廷或达官贵人居住的房间中,明清家具多为沿房间中轴线对称式布置,家具的选择也多为雕饰繁缛,豪华气派清式家具、整个室内环境庄严肃穆。

(二)传统民居中明清家具的陈设是中国传统民居多为封闭院落,它也是沿中轴线布局衍生出来的。

那些有钱人家,经常是居住于一座有一间或多间正房的院落里,正房周围及其后面的房子,则供家中其他成员和仆人居住。正房、书房和多间卧室都属于这种院落布局中的最基本单位。有时甚至仿照宫廷布局那样,还有一处单独的祭堂,而所有这些房间都摆有相应的家具。

中国厅堂家具,在突出使用功能的同时,明确体现了烘托厅堂气氛的特点,人们将厅堂家具视作自己家庭形象的物质体现,因此,往往一看厅堂家具,便可了解一个家庭的社会地位、经济实力以及文化修养。尽管各地民居的建筑空间形式有很大不同,但厅堂的家具布置却有一定的规律。传统民居中,厅堂家具布置多以八仙桌为中心陈设。在富裕的家庭,厅堂作为会客与起居之用,有时还是用作婚丧嫁娶,祭祖迎神、举行礼仪的地方。它具有更多的家庭活动性质。从家具的类型看,厅堂布置的家具多属可供垂足坐的高型家具,常见的格局是以八仙桌为中心,对称布置家具,靠北墙放平头案、翘头案或架几案,其上经常有祖宗的灵位,佛教或道教神灵塑像和各种礼仪用具或者陈放砚屏、花瓶等装饰用品。在香案和上方,经常挂一幅巨大的装饰性图画。案前放一八仙桌,桌两侧各放一把椅子,椅是厅堂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家具,根据摆放的位置和主人的喜好,椅子有多种不同的形式。凳子也是厅堂常用的坐具。它移动放便,使用灵活,可根据使用情况增减数量。

另外,花几、茶几等也经常使用。花几一般较高,用来摆放花瓶或花盆以作装饰。茶几尺度较矮,一般摆放在两把椅子之间。一般来说,厅堂中使用的家具较规整、厚重、典雅,对称摆放是家具陈设的重要原则,这样可显示出中轴线,流露出庄重的气氛。

书房是最理想化的中国室内布局,书房虽然简单,但家具陈设却精致。靠墙放置一长案或几,上摆放文玩,案或几的上方墙上挂书法或绘画。书房中间放一张大书桌或画案,桌案上置笔筒、书架、砚台、笔洗、镇纸等文具。桌子下面,椅子前常放置一脚踏,那种带有按摩滚轴的脚踏,可促进血液循环,激发主人的创造力。箱子也是书房常见的家具,箱里装书、卷轴和书写用具。长椅或榻放在墙边以供休息,另一案用来弹琴悦友。书房中陈设素有文人家具的明式黄花梨家具,更能增添书房中的书卷气息。中国传统民居中卧室家具的陈设比较灵活,并因不同的地区呈现不同的布置形式。在中国北方,多以火炕为中心的布置卧室家具。由于北方地区冬天气温低,室内建有火炕,晚上睡觉,白天也可舒适地坐在上面,与此同时,炕上需要一些较低家具。

卧室布置,晚清时情况大致如此“面南设卧榻一榻,后别留半室反不至以置熏笼、衣架、盥器、箱奁、书灯之属。榻前仅置一小几,不设一物,小方杌二,小橱一,经置药、玩器。室中精洁雅素,一涉绚丽便如闺阁中,非幽人眠云梦月所宜矣。”女性房间里堑放的家具很多是嫁妆,除了较为典型的女性风格外,迪些家具通常大量装饰一些传统的寓意图案,如鸳鸯、麒麟和吉祥花卉等,这些都是为将来祈求平安和富贵。